致力于成为中国排名第二的策划公司首富都在用
超级观点
作者 张默闻
时间 2021.03.21

技术与内容,未来生存的两条腿(下)

张默闻这厮的观点

上海,暖秋,天气违背天气预报,气温降到 8℃。

教室里闷热得像正在沸腾的开水,我们就像开水里翻滚的饺子。

今天,同学们出现了集体性疲惫。连续两天疯狂的聚会,消耗了大家太多的精力,今天的课上,同学们乖多了、温柔多了,像一群可爱的幼儿园的小朋友。今天,张维宁教授的感冒加重了,偶尔还会出现站立不稳的迹象,我们都深情地看着他,看着他拼尽全力授课,认真地听他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观点。

张维宁教授今天讲授的内容依然是关于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信息量大、前沿感强。

区块链和比特币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热门话题。无论是各国的领导者、各大企业 CEO,还是不同行业的专家或者投资者,大多被问及过对于区块链和比特币的看法,这也为我形成对区块链和比特币的理解奠定了基础,以下是部分专家对于区块链和比特币的看法:

(1)微软联合创始人、投资者和慈善家比尔·盖茨说:“比特币是一场技术的创世巨作。”

(2)美国铸币局第 38 任总监埃德蒙·莫伊说:“比特币及其背后的想法将颠覆传统货币的概念。最终,货币因此变得更好。”

(3)高盛公司首席执行官劳埃德·贝兰克梵说:“要知道,当初纸币取代黄金时,人们也抱持着怀疑的态度。”

(4)MegaUpload 首席执行长金·多特康姆说:“比特币是一个非常令人兴奋的发展,它可能会跃升为全世界的货币。我认为在未来 10 年内,它将成为支付和转移资产最重要的方式之一。”

(5)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说:“虚拟货币可具有长期承诺,尤其当这项创新技术推动更高速、安全和有效的支付系统时。”

(6)eBay 旗下 Hunch 联合创始人、McAfee 旗下 SiteAdvisor联合创始人克里斯·迪克森说:“3 个货币基础:以商品为基础、以政治为基础、以数学为基础。”

(7)Paypal 首席执行官大卫·马库斯说:“我真的很喜欢比特币。我拥有比特币。它是一个有价值的存储,一个分布式的账本。如果你可以接受风险,它也是一个很好的投资工具。但在波动性放缓之前,它不会是一种货币。”

(8)企业家和投资者马克·安德森说:“比特币是一种经典的网络效应,是一种积极的反馈循环。使用比特币的人越多,它的价值越高,新用户使用该技术的动机就越高。比特币通过电话系统、网页和网络服务 (如 eBay 和 Facebook) 分享这种网络效应。”

(9)比特币和黄金的领先专家特雷西·玛雅说:“即时交易;无须等待支票清算;没有交易纠纷(商家会喜欢这个);不会冻结账户,没有国际电汇费用;没有任何费用;没有最高存款额度……这听起来像是世界上最好的支付系统!”

(10)Bitcoin Chaser 创始人马克·肯尼斯伯格说:“区块链是技术。比特币仅仅是其潜力的首个主流体现形式。”

那么,区块链和比特币到底能给世界带来什么呢?它们的命运终将如何?它们将在中国如何发展?本来我想问问张维宁教授,但考虑到他的身体,我还是选择自己去寻找答案。幸好,我原来的老板托尼先生正在全球推动区块链的建设和运营,也许我能在他那里找到答案。看着张维宁教授拖着病中的身体还在授课,我一边感动一边思考,思考长江商学院的文化、思考长江商学院的价值观、思考长江商学院的全球力量,到底是什么支撑着长江商学院的每一位教授的学术世界和精神世界呢?长江商学院公众号上的一篇文章,

在某种程度上帮我找到了答案,现在我把它“搬运”过来,以示对长江商学院的敬意:

第一个故事:一顿简早餐

2001 年冬天的一个清晨,在北京大学任教的项兵教授走进落成不久的北京君悦酒店。他应李嘉诚的邀请共进早餐,“当时我是第一次见到李先生”,回想与李嘉诚的初见,长江商学院创办院长项兵记忆犹新。正当他为一代首富的餐桌上竟只有米粥、馒头和 4 小碟咸菜感到惊讶时,李嘉诚说出了影响数万人命运的一句话:“我希望为中国在中国创办一所世界级的商学院,为我们国家培养一批世界级的企业家。”站在历史的重要节点上,华商领袖李嘉诚向项兵发出邀请:打造一所世界级的商学院。思量再三,项兵接下重任。

于是,2002 年,长江商学院应运而生!

第二个故事:一个蓝印章

建院一事敲定后,学院的 Logo 设计作为紧急事宜之一被提上议程。亚洲设计师之父陈幼坚先生便是在此时收到了来自长江商学院的邀请。“从设计开始到结束,是一个灵感迸发、创意碰撞的美好过程。”在一次分享会上,陈幼坚先生回忆起设计长江商学院标识的历程时这样讲道。基于对长江商学院定位和需求的深入了解,陈幼坚先生以中国传统的篆刻印章为主要创作概念,用“长江”二字的繁体字作为构图,右半部分为繁体字“长”,整体的下半部分便是繁体字“江”。内部的白色纵横线条,还象征东西方书籍不同的排放方式—中国习惯将书籍横排,而西方习惯将书籍竖着排起来,将学院“学贯中西”的核心理念很好地结合到了一起。标识的整体设计又类似于周易命理卦象中的乾卦,乾卦讲的是一个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即春生—夏长,代表马到功成吉祥之意。以蓝色为主调的色彩组合,则表达智慧、积极、前沿和科技的感觉,同时也是滔滔长江水的颜色。整体的 Logo 好像是印章盖在文件上,象征着一所学院的庄重承诺。

第三个故事:一堂公益课

每年 9 月开学,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教育部合作的开学第一课都会刷爆屏幕引发热议。在长江商学院,也有这样的“开学第一课”。初院伊始,李嘉诚先生曾在长江商学院课堂上对 EMBA 学员们亲传成功心法。秘诀只有两个字—奉献!拥有这天然的公益DNA,2005 年,长江商学院引领性地将人文课程与公益实践系统引入商学管理教育,提出培养企业家“人文关怀和社会担当”的使命要求。2010 年,长江商学院设立 48 小时公益学时制度:要求所有的 EMBA 学员必须完成 48 小时的公益学时才能毕业。2017 年, MBA、FMBA 开始实行“24 小时公益学时制度”,至此,公益学时制度覆盖长江商学院所有的学位项目。

在历年的摸索中,长江商学院公益第一课、公益创新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公益课程的开创者朱睿教授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公益理论—最好的公益是用商业模式做公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公益形式一定要创新,不是输血式,而是造血式。以商业模式做公益的理论思想在长江商学院孕育,也在长江商学院的公益中实践、检验和升华,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号召下,长江商学院用行动践行着“教育扶贫 + 产业扶贫 + 健康扶贫”的理念。公益课是长江人的第一课,公益也成为了每一个长江人的 DNA。

第四个故事:一堂必修课

2005 年,长江商学院倡导人文精神,率先在管理教育中系统引入人文课程,并成立人文委员会,由北京大学人文讲席教授、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美国人文与社会科学院院士杜维明教授担纲主席。人文课程被纳入必修模块中

“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人文第一课,讲的就是自渡。人要有出世精神才可以做入世事业,要于饱食暖衣、高官厚禄之外,有更纯粹、高尚、怡情养性之企求。一流的企业家往往拥有丰厚的人文底蕴,是一个大写的人,是企业家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的典范。世界上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无不是本土文化价值和普世价值结合、交融的结果。“没有人文很难征服世界。领导一个全球化团队征战全球,人文底蕴是内功。”项兵院长认为,未来的商界领袖必须具备深厚的人文底蕴,更要有人文关怀,能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

第五个故事:一江三首席

长江商学院是培养企业家的地方,这里讲的企业家除了学员,还包括教授。长江商学院的教授团队里就走出了三个首席战略官: 2006 年,长江商学院战略学教授曾鸣,出任阿里巴巴集团参谋部资深副总裁;2014 年,长江商学院副院长、金融学教授陈龙,出任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2017 年,长江商学院副院长、战略创新与创业管理实践教授廖建文,出任京东首席战略官。教授在科技公司任职,是全球趋势,但是一所年轻的商学院,培养出三位中国乃至世界顶尖企业的首席战略官,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都如此巨大,在

全球是独一无二的。蚂蚁金服集团首席战略官陈龙接受采访时这样讲道:“一个好企业若想发展,一位好教授若想成长,都必须同时具备框架思考、交流碰撞与实践三部分,缺一不可。”“长江商学院不仅改变学生,也改变了教授,它是一个化学反应体,让双方能够真正去理解和推动在现实社会中发生的事情。”

第六个故事:一个体育院

了解长江商学院的人都知道,长江商学院又被戏称为“长江体育学院”。中国唯一的一对跑完世界马拉松六大满贯赛事的伉俪,从体重 105 千克、跑不了 100 米华丽变身为 75 千克、半马 150 分钟的戈壁新人,为了一个鸡蛋暴走 50 千米的女同学……他们都来自长江体育学院。对同学们来说,每年最激动人心的一件大事就是“玄奘之路商学院戈壁挑战赛”,穿越 117 千米茫茫戈壁,竞逐四天三夜。他们为什么要去参加戈壁挑战赛?阎爱民教授给出了我们想要的答案:“我们是为了挑战、砥砺自己。大漠成全了我们,成为不同的自己、更完美的自己!我们追求的是在强劲对手面前不甘示弱的勇气,是面对武装到牙齿的、近乎专业的选手敢于亮剑的精神!”虽然商界一直都是男人驰骋的战场,但在“长江体育学院”,巾帼不让须眉,跑得最远和登得最高的是两位女同学。长江商学院 EMBA第 27 期校友、登山家罗静成功登顶希夏邦马峰,成为首位完攀全球14 座 8 000 米级山峰的中国女性。另一位赫赫有名的“体育健儿”是 EMBA 第 26 期校友马妍星,被誉为“长跑女神”的她,在各大赛事上创造的成绩惊艳四座。

在长江商学院,你会发现周围生活着一群既能当领导、带团队,又能突破自己、挑战自己的人;一群既能开公司、干事业,又能生娃、练马甲线的人。莫要看轻了豪杰,能做一番大事者,总有一种真挚的精神在内,这就是长江商学院的体育精神。

第七个故事:一个大讲堂

在长江商学院,最不容错过的还有一堂顶级的公开课。想想看,如果 Facebook 首席运营官谢丽尔·桑德伯格面对面告诉你如何培养职场领导力,《经济学人》集团首席执行官安德鲁·拉什巴斯亲自给你分享经济发展趋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副总裁朱民近距离为你分析中美贸易战,这将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而这些,都是长江商学院最有价值的公开课—“长江大讲堂”一直在做的事情。

2018 年,“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谈判课”的教授斯图尔特·戴蒙德、无印良品设计总监原研哉、麻省理工学院物理学终身教授迈克斯·泰格马克等人就先后登上了“长江大讲堂”。作为“网红公开课”,“长江大讲堂”从来都座无虚席,甚至有异地的同学会专程飞到北京,只为听大师们讲一堂课。教育的本质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长江大讲堂是这唤醒中的关键一环。

第八个故事:一个改变词

因长江而变中的“变”有 4 层含义:认知的改变、格局的改变、意义的改变和责任的改变。在这个时代,真正的成长不仅来自财富的增长、企业的成长和社会地位的变化,而且还源于认知的不断迭代与成长。格局的改变,即超越商业问题与模式,超越商业本身理解商业。长江商学院倡导现代企业家应该关注企业、社会与环境三者可持续性发展问题,将眼光拔到新高度。人生意义的理解改变,则超越了富与贫的理解,让成功扩大至更大的范畴,突破自我,实现更高的成就。最后谈及责任之变,则是让公益真正成为长江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发自内心地去参与、践行公益。“24 小时公益学时制度”,鼓励企业家们承担社会责任,投身公益。

不是所有的商学院都叫长江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的最大魅力在于奉献,在于学生和教授共同构建的奉献生态圈。我有理由相信,长江商学院一定会成为国家管理人才的摇篮和重要基地之一。

夜深了,我还在想着长江商学院,但是我不知道长江商学院是否也这样想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