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成为中国排名第二的策划公司首富都在用
超级著作
作者 张默闻
时间 2022.08.07

第六十三课:谢谢你,葛大爷(上)

超级求学

时间:2019年10月12日晚
地点:长江商学院上海校区
原则:为心情记录、向学问致敬

第六十三课:谢谢你,葛大爷(上)

上海。温暖如春,有点温情的感觉。

今天为我们授课的是葛剑雄教授。这位教授有点味道,花白的头发、蓝色的衬衫、如炬的双眼,猛一看以为是稻盛和夫来到了现场。葛剑雄教授从走进教室到下课,始终如泰山一样稳坐在椅子上,就地开讲、洋洋洒洒,嘴动、心动,就是身体不动。我想,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站如松、坐如钟的大师模样吧!

今天葛剑雄教授为我们讲授丝绸之路的历史、地理背景和一带一路的前世今生,讲得绘声绘色、超级醒脑。据说葛剑雄教授是网红教授,他的课往往一票难求。葛剑雄教授,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是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等方面的著名专家。他的作品曾获“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论研讨会”论文奖、“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郭沫若史学奖”等。他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评为“作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

我特别喜欢葛剑雄教授讲的地域文化。他认为,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所以人们常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例如,南方人习惯吃细粮,北方人喜欢吃粗粮,傣族人习惯住吊脚楼,福建沿海信奉妈祖等。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那么,什么样的文化才是真正的地域文化呢?了解地域文化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呢?

葛剑雄教授认为,地域文化就是最能体现一个区域或一个空间范围的特点的文化类型。之所以称其为特点,就是因为它与众不同。例如,北京人以前住四合院,但上海人就不住四合院,而是住石库门,这就是“不同”。所以,地域文化应该能够体现地方特点。

什么叫“风”呢?用现在的话来讲,“风”就是流行,流行的东西不会传得非常远,只能在一定的范围内传播,超过这个范围可能就不流行了。“俗”是什么呢?“俗”,就是“风”流行一段时间后,有的就慢慢地变成“习惯”了,就保存下来了。有的“风”,流行一阵子就变了,新的“风”又来了。所以,“风”在一个地方流行,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地域文化,只有等它慢慢成为“俗”了,成为一批又一批人的习惯,它就逐渐被保存下来了,这就是地域文化的雏形。

葛剑雄教授还有一个经典的论述:正说中国—古代“中国”究竟有多大。谈到中国的和平崛起,谈到世界上大国的历史,自然要提到古代中国。古代中国究竟有多大?究竟算不算大国?这是我们了解历史和进行比较的前提。截至目前,人们还存在不少误解。首先,“中国”被正式当作我们国家的名称是从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才开始的。在这之前,“中国”的概念是不确定的,从仅指中原地区扩大到泛指整个国家。因此,要确切地描述中国古代的疆域范围,只能说当时这个朝代实际统治的范围有多大。例如,秦朝有多大,唐朝有多大,清朝有多大。如果要说当时的“中国”有多大,就得说明这个“中国”是什么概念,它包括当时的哪些政权。

其次,不用说历代之间,就是一个存在时间稍长的朝代,它的疆域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特别是那些曾经较大规模开疆拓土的王朝,往往前后会有大幅度的变化。例如,西汉初期的西界还没有到达河西走廊,但后期已扩大到巴尔喀什湖,后来又退至玉门关。

最后,还必须区分,哪些地方是一个朝代的正式行政区,哪些地方是藩属国,哪些地方只是“声威所及”。例如,西汉后期匈奴的单于(首领)曾向汉朝投降,但汉宣帝并没有将匈奴并入汉朝,而是资助单于返回匈奴,并规定双方以长城为界,互不侵犯。所以,汉朝的北界始终没有越过阴山,匈奴也不属于汉朝的疆域。

听葛剑雄教授的课,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我开始重新打量我们的文明,而且出现了沉重与思考的双重感觉。我觉得中国太需要葛剑雄这样的教授了,能把历史说明白、把文明说明白、把中国说明白。对我来说,这就是这堂课带给我的最大价值。

合上电脑,心潮澎湃。葛剑雄教授的语录一直在我的脑海里翻滚。我反复回味和咀嚼教授的语录,总结出了以下几种感受。

(1)我们看到的历史记载大部分都是真假难辨的。
(2)小人最大的能力就是胡说八道且坚持胡说八道。
(3)不能正视历史的真相,我们就不可能真正强大。
(4)任何时候不愿意承认别人的伟大,我们就无法真正伟大。
(5)爱国的前提是必须深刻了解、理解真实的中国。
(6)走出去才是一个国家最大的安全。

时间不早了,洗洗睡了,我和我的祖国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