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成为中国排名第二的策划公司首富都在用
头条新闻
作者 张默闻策划集团
时间 2022.03.19

用青绿王希孟十八岁绘成《千里江山图》
敬山河张默闻三十年赋词《千里江山图》

张默闻策划集团

文/张默闻

1991我流浪在上海。当我第一次在上海南京路的旧书摊上看到过一本杂志上的《千里江山图》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一个18岁的江南少年王希孟的名字就那样以不可撼动的力量,以钻井般的深度毫不留情地插在我的脑海。那时候,我便有一个大胆的想法,将来我要为这一幅《千里江山图》写歌。虽然那时候,我穷得就剩一把力气和一股志气了。1991-2022到今天算来已经31年。最不可思议的是1991年我也正好18岁。都是18岁,一个是身居皇室画院的研究生,一个是漂在上海的流浪者。差距真是大得无法丈量。

想写《千里江山图》的歌曲已经很多年。但是总觉得没有资格提笔。第一是那时候没钱,温饱问题是第一大问题,哪有闲钱去玩诗词歌赋?第二是自己并不是真的了解和理解王希孟这个18岁的天才少年画家的前世今生,写不出那种天高地阔的感觉。最重要的是那时候也没有今天的所谓的艺术审美,只是喜欢与欢喜,却不懂只此青绿活山水的人生大美。所以,迟迟没有动笔,就这样磨磨唧唧,结结巴巴把我从三十年前的上海转到了三十年后的杭州。但是这个愿望今天还是实现了-----为《千里江山图》写一首图外之歌。

动笔之前,我还是以一颗仰望着的心阅读和鉴赏一遍《千里江山图》吧: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画家王希孟传世的唯一作品。这幅图描绘了中国的锦绣河山。画面上峰峦起伏绵延,江河烟波浩淼,气象万千,壮丽恢弘。山间高崖飞瀑,曲径通幽,房舍屋宇、点缀其间,绿柳红花,长松修竹,景色秀丽。山水间野渡渔村、水榭楼台、茅屋草舍、水磨长桥各依地势、与山川湖泊相辉映。以概括精练的手法、绚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致,表现出中国山河的雄伟壮观,被视为宋代青绿山水中的巨制杰构,是我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王希孟,这位少年天才画家,当时在皇帝宋徽宗国家画院为徒,得到宋徽宗亲自辅导画技,不到半年就以《千里江山图》这幅作品进献。其实画史文献没有王希孟的相关记载,从宰相蔡京老同志写的题跋上才发现王希孟的事迹。《千里江山图》纵观全局,天地雄浑,大气磅礴,繁而不乱,大而有序,远观近睹,均令人折服。我一直在想,王希孟在画成这幅作品时只有十八岁,十八岁,十八岁!!!一个十八岁的少年,竟然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创作了一幅流传千年的名画,真可谓是千年只出一位的绘画天才。

千年轮回,拉到现代,令世界惊叹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惊艳世人的画卷就是《千里江山图》。中央电视台的《国家宝藏》节目这样介绍这幅画:“此画气象磅礴,吞吐山河,简直就是宋代的国家纪录片,堪称宋朝版《航拍中国》。”中国著名画家陈丹青曾这样评价王希孟:“通常成年的成熟的大师,喜欢做减法,也就是所谓取舍和概括,可十八岁英年的王希孟呢,他是忙着做加法。人在十八岁年纪,才会有这股子雄心和细心,一点不乱,不枝蔓,不繁杂,通篇贵气,清秀逼人,那就是他的天赋了。”

《千里江山图》在设色和用笔上继承了传统的“青绿法”,即以石青、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敷色铺陈,被称为“青绿山水”。虽然以青绿为主色调,但在施色时注重色彩的变化,或浑厚,或轻盈,间以赭色为衬,画面层次分明,清雅秀丽。在将近千年的时间《千里江山图》依然保持着鲜艳动人的色彩,这要归功于来自天然的矿物颜料。就是今天这些颜料也是非常昂贵的,一般的小画师还是用不起的。中国传统矿物质颜色石青即蓝铜矿,石绿来自于孔雀石和绿松石,珍贵的矿物质颜料上色使得画面爽朗富丽,也使得 《千里江山图》虽历千年之久,但其整体仍然保持着鲜艳亮丽的颜色。实在是令人感叹。

《千里江山图》“高远”、“深远”、“平远”多种构图方式的穿插使用,打破了时空的局限,浓郁厚重与轻淡空灵,严紧与疏松等不同节奏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画面跌宕起伏,仿佛音乐般具有强烈的韵律美感。《千里江山图》用笔精微,细腻严谨,画面上层峰峦叠嶂、江河浩渺,繁复的林木村野、舟船桥梁、楼台殿阁布局井然有序,点画晕染一丝不苟。人物虽细小如豆,却动态鲜明,万顷碧波皆一笔笔画出,渔舟游船荡涤其间,使画面平添动感,飞鸟用笔轻轻一点,极具展翅翱翔之态。

整幅画既严密紧凑又疏落有致,但无论裁取哪一段,又都能构成相对独立的画面。真正达到了“咫尺有千里,细看有生趣”的艺术效果。王希孟将浩瀚的一切精心组织在一个狭长的画面上,并安排得有条不紊,画面中每一个局部的细节都显现出蓬勃的生命力,使人情不自禁地跟着山水悠悠地流转,仿佛身临其境般在宋代的青绿山水中可行、可望、可游、可居。这也是我为我写的《千里江山图》的创作找到的基调——青绿山水中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最后将它变成一首山河里绝美的爱情史诗。

元代书法家溥光先生对此画推崇备至,在卷后题跋中写道:“予自志学之岁,获睹此卷,迄今已近百过。其功夫巧密处,心目尚有不能周遍者,所谓一回拈出一回新也。又其设色鲜明,布置宏远,使王晋卿、赵千里见之亦当短气,在古今丹青小景中,自可独步千载,殆众星之孤月耳。具眼知音之士,必以予言为不妄云。”溥光说他自己已经浏览过近百遍《千里江山图》,每看一回都有新的发现,而且觉得都有看不完全的细节。在他看来,从古至今的山水画中,无论北宋画家王诜,南宋画家赵伯驹都难以望其项背,王希孟独步千载,以皓月之光璀璨于星辰之中。

王希孟完成此画只有18岁,天才少年的精力与才华,悉数化入这近十二米的画作中,但两年后王希孟英年早逝,此画成为他唯一的传世名作,留给后世无尽的猜想。其短暂的一生如同闪耀的流星,在中国画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之后,便归于沉寂,但是画面中流淌的意气风发的少年心性和对家国天下的情怀与壮美河山的浓丽书写,永远留在后人心中,成为令人仰望的审美高度。我常常想,18岁正是爱情萌发的绝美年龄,18岁正是伸手摘理想的绝美年龄,18岁正是笔墨饱满的绝美年龄,遗憾的是他竟然留下一副绝美画卷后就撒手人寰,令人扼腕。想必他去世时,一定有一位深爱他的女孩伴在床榻前,泪珠不断,纤手发抖,依依不舍,最终阴阳天涯。这一幕,是现象,是现实,也是我为《千里江山图》写歌的立意源泉。

《千里江山图》(张默闻作词)

谁不想一支笔/紧握在手/谁不想画春风/坐在高楼/画水墨只看见/笔墨俊秀/描青绿才得见/彩色千秋/把江河当山泉/饮上一口/把群山作画布/铺满百兽/谁与我夜色晚/宽去衣袖/用温柔画一幅千里江山图/

谁不想一段爱/永垂不朽/谁不想千百年/故事风流/看别人茅草庵/熬到白首/观自己铜雀台/百年孤独/把诗歌当思念/背上一首/把福慧作修行/余生苦读/谁与我风雨寒/醒了火炉/用热泪画一幅千里江山图/

每次通过网络浏览《千里江山图》,除了对画卷的磅礴气势和鲜明色彩以及宏远布置感叹不已,更是对如此俊美江河产生无限联想。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每个人的手里,每个人的抽屉里都有一份自己的《千里江山图》,就是想和自己心爱的人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有一次带着爱情出发,去浪迹天涯的冲动。这一幅《千里江山图》不就是我们理想中的爱情的千里江山图吗?

真正的爱情不是两个人蜗居在一间90平方的房子里悄然白首,不是两个人朝朝暮暮的耳鬓厮磨,而是可以带着我们的爱情,爬山,过江,听海,渡船,篝火,看月,抓鱼,来一场爱情的马拉松,走出一个爱情版的《千里江山图》。用一部车,两个人,一颗心,两个月;用深山的月色,温柔的民宿,洁净的湖面,本分的竹林,调皮的小溪,原木的游船,舒缓的音乐,深情的目光,颤抖的红唇,微微的香汗,画一幅爱情的《千里江山图》,那该是多么的美好与幸运。

将“谁与我夜色晚/宽去衣袖/用温柔画一幅千里江山图/” “谁与我风雨寒/醒了火炉/用热泪画一幅千里江山图/”深刻的融入到我们对爱情的美好向往里,这也许是18岁的王希孟也想要的生活吧。一个18岁的少年那么老道的笔墨,一定有无限精彩的生活观察。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在国家画院的高材生,一个受到皇帝亲自辅导的小画家,生活该是何等的贵气和浪漫,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没有爱情,只是,他的爱情被掩埋在黄沙之下,被巨石墓碑盖住而已。

我想,我应该透过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看到每个人的爱情《千里江山图》。看到那些与相爱的人一起跋山涉水,与相爱的人一起星辰大海,与相爱的人一起与江山起舞,与相爱的人一起与岁月缠绵,这不正是对绝美江山的最好赞美吗?我一直认为,江山再大,有爱才美。没有爱情的山河不过是山河,有爱的山河才是风景。愿我们的世界里那么多相亲相爱的人都能够和自己爱的人去画一幅爱情版的《千里江山图》,被珍惜,被珍藏,这才是爱情本来的模样。

不管是三十年前的上海,还是三十年后的杭州,我终究没有离开江南。也许我的命运和江南始终相依,难以割舍。从1991年偶然看到的《千里江山图》到2022年终于把《千里江山图》写成了歌,这是天意,这是因果,这是冥冥之中的缘分。我信,我敬,我感恩。用青绿王希孟十八岁绘成《千里江山图》,敬山河张默闻三十年赋词《千里江山图》,就让这缘分天长地久吧!


张默闻2022年2月14日23:23分写于杭州滨江